蒸锅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蒸锅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一代清官黄元规

发布时间:2020-07-17 17:56:33 阅读: 来源:蒸锅厂家

清官信仰,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奇特现象:呼唤清官的时代,必定是一个缺乏公正的时代,人们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清官,在不论多么糟糕的时代,都能透视到官场的良知。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清官更是难得。清朝嘉庆年间,就任浙江温州平阳县知县的漳州府平和县大坪人黄元规应该就是这难得清官的典范。

黄元规画像

黄元规(1753-1813),字仲模、又字希斋,福建漳州府平和县大坪人。幼年苦读诗书,聪明过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90年)38岁时中福建乙酉科文举人。其后多次赴朝考不中,于清嘉庆十五年(即公元1810年)被选任为温州府永嘉知县。一年后,调任平阳知县。

黄元规在家待(选)试期间曾为大坪黄氏一族洗雪百年沉冤,其功德众口皆碑。缘于其始祖质斋公葬于岩岭墘,地形似“飞凤展翅”堪舆家成为风水圣地,因地处岩岭庄姓境内,庄姓欲占风水,竟在始祖墓后造坟(内埋空骨骸罐),并于明崇祯癸未年(1643年)以财贿赂权贵,将11世祖裕乾公送防管吴震元处,局谋断狱,掩而取之,时10世祖衷济与跻敬等人赴福州三山控按抚两院司道,吴震元知理屈,不敢加害,但从此冤结不解,致滋祸端,年年兴讼不结,庄姓伺财贿赂历任官府,酿成冤狱,祖宗6代蒙冤,有9人充军、16人问流,沉冤莫白。

平和县志《黄道周诗碑》(黄元规编)

直至清乾隆五十四年(1790年)后,黄元规考取举人,有了功名,走上仕途,不甘族人含冤不白,乃向平和新任知县袁,漳州知府金,诉说冤情,力求明断是非,后经袁、金二公开堂审结,申报布政司伊,按察司刘等批准,将岩岭墘祖坟,判归黄姓掌管,并于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立石碑禁示于黄庄亭(官府往返必经之驿站)不许两姓再起争端,至此6代人151年的冤案方得终结,此后相安无事。由于黄元规对其大坪族亲洗雪百年冤狱,其族众感念其功德,在祖庙内立功德牌神位供奉悼念,代代相传。

黄元规在永嘉任职内时间较短,不到一年,于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三月其由永嘉调任平阳知县。黄元规在永嘉知县任上时间虽短,但其所作所为很受当时永嘉县老百姓的好评,据史料载其人其事道:“善折狱,有枉必伸,人称神明,邑人不忘功德,祀之漈溪。”黄元规被后人在清光绪年间修撰的《永嘉县志》中列入历代名宦行列,并有个人传记。

黄元规故里——平和县大坪村

在平阳上任期间,黄元规为官清正廉洁,据史料载:黄元规尝谓人云:“为官贵清,亦贵不刻。清而刻,民无所措手足矣。盖贪者贿之得生犹易与也,刻则自矜明察,无术可欺,亦复刚断自用,听言不入,上官信任,即越诉亦无益。苛富沽名,吹毛防弊,民惟有束手待毙而已。廉吏可为,而不可为大,都坐此耳。”时以为名言。由于黄元规“在任清慎勤实”“听讼不事株连”,讼费定规钱千四百文,轻案一审即结,从未积压。平阳百姓歌颂知县老爷黄元规和平坦易,慈爱谆谆,历次办案,明断是非。民众都说:“数十年无此好官。”他去世后,平阳老百姓感恩戴德,雕造神像,立祠于平阳城隍庙侧祭祀他。长年奉祀,香火不断。

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地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

黄元规为官清廉,秉公执法,勤政爱民,重视农耕,兴修水利,体察民情,造福一方,其故事历经两百多年仍在浙江温州及福建漳州一带流传。

嘉庆十六年三月,59岁的黄元规由永嘉调任平阳知县。平阳县依山临海,有万全、小南(今称鳌江)、江南三大平原,良田上百万亩,向称“百万仓”,温处各屡赖之资养。虽南宋以来,就有水利建设,然明末清初,战乱频繁,特别清初内迁海界八年,沿海一带海塘堤岸破坏严重,旱涝潮为害颇为深重。特别是平阳在1809年7月17日,所遭遇特大飓风暴雨,屋瓦皆飞,南江口塘被风潮摧毁,时任知县周镐令砌石护堤,历10个月完工,1811年黄元规为其写了《修筑江口南岸塘记》。1811年夏旱至秋,禾苗尽枯,大饥,赤洋山(今苍南矾山)贫民挖白石粉(观音土)充饥。1812年春、夏大饥,秋,飓风大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建的平阳沿浦陡门(今属苍南)被台风所毁,黄元规到任后,发动民众修筑沿浦埭,重修沿浦陡门,使附近好几个都的农田受益。黄元规还用自己微薄的薪俸亲自从福建平和县引进良种番薯(地瓜),在温州平阳县广为种植,获得丰收,缓解当地百姓的饥荒问题。

据传,当年皇帝得知平阳县番薯大获丰收,命人前来平阳县了解情况,欲列为贡品并增收地租,黄元规赶快派人到山上挖野山薯转送皇帝,皇帝品尝后,觉得又苦又涩,摇头说:“平阳百姓不容易啊!”黄元规这样做既让皇帝了解民间之疾苦,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为了纪念黄元规,当地人把这个品种的地瓜叫作“平和薯”,尊称黄元规为“番薯公”,祭祀黄元规的庙叫“番薯王”。

黄元规在浙江平阳为官时还留下《田鸡案》《烟斗案》《巧断姑嫂争男婴案》等不少充满智慧的办案经典,解决了群众的纠纷,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民国《平阳县志》载:“元规公:‘为官贵清,亦贵不刻’为当时之名言。” 清朝诗人华文漪为黄元规之母八十八寿诞所作的《寿序》讲道:“侯视民如子,以富以教,刑清讼理,政洽人和。——夫予吾民以室家之乐,使其事育咸有赖者,我侯之锡类也。禀慈闱之懿训,勤于为政,而惟恐旷时者,我侯之爱日也。邑之人戴侯之德,仰侯之孝,虽未获亲瞻太君颜色,而康彊降吉,福泽洊隆。”这些言语是对黄元规的高度评价,蕴涵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黄元规任平阳知县短短三年,因劳累病死,死后无钱运棺回乡,当地士庶筹资将其棺木运回老家漳州府平和县,并为他立祠于平阳县城隍庙侧,尊为神明,长年奉祀,香火不断。

翻墙回国内

B站版权限制

VPN加速器

最好回国vpn